1.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孔子说:"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,不是件高兴的事吗?有好朋友从远方来(互相切磋,增长学问),不是件快乐的事吗?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别人,不也是有道德的表现吗?"
2.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孔子说:“温习旧的(已经学过的)知识,能够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。(凭借这一点就)可以做(别人的)老师了。”
3.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;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(《为政》)
孔子说:“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;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读书为乐的人。”
(这里阐述了学习的三大境界。)
4.子曰:“由,诲汝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孔子说:“子路,教导给你的东西你懂得它了吗?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才是(真正的)聪明啊。”
(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。)
5.子贡问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(《公冶长》)
子贡问(孔子)说: “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,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。”
这段说的是为学、为人的道理和启示。
6.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”(《述而》)
孔子说:“默默地记住(所学的知识),学习不觉得满足,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,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?”
7.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
孔子说:“几个人在一起,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。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,对他们的缺点,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。”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,到处都有老师。
8.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.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孔子说:“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;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。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,就不要教他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