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重阳节的6大习俗〈六大习俗是什么〉

来源:www.xingzuopeidui.com 时间:2023-08-07 15:22 点击:127 编辑:xingzuopeidui.com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六大习俗是什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六大习俗是什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重阳节的6大习俗?

重阳节有赏秋、登高眺远、吃重阳糕、赏菊、饮菊花酒、佩茱萸这六大习俗

1、赏秋

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,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“晒秋”特色。去乡村赏民俗、看晒秋,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。“晒秋”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

2、登高眺远

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。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

3、吃重阳糕

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重阳糕亦称"花糕",传统重阳节食品。常见于江浙沪地区,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。为了美观中吃,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,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,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。

4、赏菊

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汉族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

5、饮菊花酒

菊花酒早在汉代就已经问世,魏时曹五曾经赠菊花酒于钟蹈,寓意长寿。而现在,菊花酒早已发展成为重阳节的驱灾祈福吉祥酒。

6、佩茱萸

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。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茱萸香味浓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

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。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
六大节日习俗?

中国六大传统节日

1.春节 (农历正月初一)

2.元宵节 (农历正月十五)

3.清明节 (农历三月初八)

4.端午节

(农历五月初五)

5.中秋节 (农历八月十五)

6.重阳节 (农历九月初九

春节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,传统名称为新年、大年、新岁,但口头上又称度岁、庆新岁、过年,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,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,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,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(上元节)新年才结束,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,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。

端午节

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女儿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艾节、端五、重五、夏节、天中节、浴兰节、屈原日、诗人节等。端是“开端”、“初”的意思,初五可以称为端五,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菖蒲、蒿草、艾叶、薰苍术、白芷,喝雄黄酒、系百索子、做香角子、贴五毒、贴符、放黄烟子、吃十二红。

元宵节

农历正月十五日,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其为“宵”,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。

中秋节

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礼》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农历八月十五日,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,故称“中秋”。一年有四季,每季又分孟、仲、季三部分,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,故中秋也称为“仲秋节”。

重阳节

农历九月九日,为传统的重阳节,又称“老人节”。因为古老的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阳,也叫重九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,到了唐代,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六大习俗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六大习俗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最近发表

网站地图

返回首页

在线咨询在线咨询

上班时间:9:00-22:00
周六、周日:14:00-22:00
后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