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红纸包灰什么习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红纸包灰什么习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鼎城的过年习俗?
在进入农历十二月,尤其是十二月二十日后,家家户户准备起过年活动。
一、掸檐尘
在农历十二月廿四之前,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掸檐尘活动。用稻草把或扫帚绑在长竹杆上,将屋里梁上、墙上、层顶内四处灰尘、蛛网掸干净。其意一是扫除一年的晦(灰)气,二是干干净净迎接新春。此项工作必须在十二月廿四前完成,俗称“掸三不掸四”。
二、摊田角
又称“烧田角”,每年腊月廿四夜,东桥农家都在要自己田地四角引烧柴禾。孩子们举了火把在田里奔跑,边跑边喊:“摊摊四角落,一亩要收三石六,明年养只大猪猡。”随后随用火把烧去田边枯草,祈求来年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。
三、送灶神
腊月廿四夜送灶神,家家都做团子,称为谢灶团。晚上在灶龛里点上香烛,供上团子,送灶王爷上天,又称“祭灶”、“谢灶”。传说供糖食和团子可粘住灶神之口,以免其上天揭民之短。除夕夜灶神重返人间,灶龛供酒果糕酥,称“接灶”。
四、腊八粥
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。相称如来成佛之日,各寺庙僧尼以莲心、枣粟、胡桃肉、松子肉、百合等果类和米煮成腊八粥斋供,并以此粥馈送施主及附近居民,称作“佛粥”,也称“七宝粥”,人们相信是日食此粥能消灾降福、祛痛延年。而农民则以胡萝卜、山芋、蚕豆、红枣、青菜之类,煮成咸粥而食。此风流传久远,后来普通居民家也都自己煮而食之,作为应时食品以添乐趣,同时也有滋补之效。
五、除夕
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为除夕,谓旧岁至此而除,俗称大年夜,过年。“年”相传是一只凶猛的食人兽,到除夕这天它就出现,挨家挨户地吃人。为了逃过这一劫,百姓就在除夕前采折松柏、松树枝条,用红纸卷起主杆,插在屋檐口,其意是让“年”到来时误以为这里不是人家,是树林、坟地而过;这天,家家都要贴春联,也叫“封门对”,“年”来此时,认为此家大门被封,没人住了,就不再进门害人;大年夜,把井泉童子纸模放在竹筛子内,饷以糕点、水果,摆在井栏圈上,谓之“封井”;正月初三焚医神模,谓之“开井”;大年夜扫地须由外往里扫,意为财不外漏;吃年夜饭必须佳肴满桌,红烛高烧,举家团聚。菜肴中必备一碗青菜,称为“安乐菜”,一碗黄豆芽,称为“如意菜”,以示来年一年安乐,百事如意;米中放少许黄豆一起煮饭,饭后取几颗用线串起后种入土中,意为“不出天花”;夜半子时必放爆仗,称为“关门爆仗”。
外孙回姥姥家有什么讲究?
外孙第一次回姥姥家,家里的人要看个好日子才回的。回到外婆家,外婆要杀鸡拜祖宗,希望祖宗保佑自家外孙健康,平安。
要回自己家时,外婆会煮红鸡蛋给带回来,还有葱花,蒜苗,芹菜,萝卜,用红纸或红绳包起来,最重要的是在小孩的额头还要弄点锅底灰。说是给个大胆回来[捂脸]这些都是我们老家的风俗
洗三道喜故事?
至此,由老婆婆把娘娘码儿、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,送至院中焚化。收生姥姥用铜筷子夹着“炕公、炕母”的神码一焚,说道:“炕公、炕母本姓李,大人孩子交给你;多送男,少送女。”然后,把灰用红纸一包,压在炕席底下,说是让他(她)永远守在炕头,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。随后,即向本家请安“道喜”,为的是讨几个赏钱。
收生姥姥的“外块”可谓多矣。“添盆”的金银锞子、首饰、现大洋、铜子儿、围盆布、当香灰用的小米儿、鸡蛋、喜果儿、撒下来的供尖儿——桂花缸炉、油糕……一古脑儿被她兜了去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纸包灰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红纸包灰什么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