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〈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习俗〉

来源:www.xingzuopeidui.com 时间:2023-08-26 19:51 点击:159 编辑:xingzuopeidui.com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习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习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?

故事一:元宵节的由来

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“平吕”而设。汉高祖刘邦死后,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。惠帝生性懦弱,优柔寡断,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。汉惠帝病死后,吕后更是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,原来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朝中老臣以及刘氏宗室深感愤慨,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。

等到吕后病死后,所有吕后家族的人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。于是,在吕后的侄子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,一起商量彻底夺取刘氏江山。聚会密谋叛乱的事不小心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的耳中,刘襄为保刘氏江山,决定起兵讨伐吕氏家族。他与开国老臣周勃,陈平取得联系,一起设计杀了吕氏家族准备带头叛乱的吕禄,把 “诸吕之乱”彻底平定。

平乱之后,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,称汉文帝,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“诸吕之乱”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,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

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。等到了西汉第7个皇帝汉武帝登基后,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等人向汉武帝提议修订历法。于是,在创建“太初历”时,就正式把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十年前的2008年6月,元宵节被选入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故事二:破镜重圆

隋朝灭南陈时,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,各执一半,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。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卖镜于市,以探对方消息。隋灭南陈后,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,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,价钱昂贵,无人问津。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:“镜与人俱去,镜归人不归。无复嫦娥影,空留明月辉。”杨素得知,成人之美,昌乐夫妻终于团圆。

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?

元宵来历传说一

传说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“太一”的活动,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,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,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。本称“上元”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,也是道教的天官诞。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这天是第一个月圆之夜,人们也在这天祭月和赏月,祈求丰收。

元宵节来历传说二

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“平吕”而设。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,密谋叛乱,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“诸吕之乱”。平乱之后,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,称汉文帝。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“诸吕之乱”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,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--“闹元宵”。

元宵节来历传说三

元宵节又称“上元节”,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。据道教的“三元说”,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。主管上、中、下三元的分别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乐,故上元节要燃灯。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。

元宵节来历传说四

元宵节起源于“火把节”,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直到今天,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最近发表

网站地图

返回首页

在线咨询在线咨询

上班时间:9:00-22:00
周六、周日:14:00-22:00
后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