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清明节的由来,以及习俗是什么,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知识卡

来源:www.xingzuopeidui.com 时间:2023-09-14 11:57 点击:149 编辑:xingzuopeidui.com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知识卡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知识卡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清明节的由来,以及习俗是什么?

生命文化——清明节

现代的清明节,其实是由历史上的寒食节、清明节、上巳节三个节日合并在一起了,因此,清明节的习俗也是传承和糅合了历史上三个节日的习俗。

一、寒食节

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、不离不弃、割股啖君。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后,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,携母亲归隐山西介休绵山。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,遂下令放火烧山。介子推坚持不出山,最终被火焚而死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并祭祀介子推,以寄哀思。因禁火而导致寒食,因此将这天称之为“寒食节”,同时有了祭祀逝者祖先的习俗。

清代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,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。汤若望历法改革后,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一日之后。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若望历法,因此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前一日。

二、清明节
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则清明风至”;文中的“清明风”,即清爽明净之风。

《岁时百问》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

《历书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

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祭祀,祭天祭地祭日祭月,冬至之日祭天,夏至之日祭地,春分之日祭日,秋分之日祭月。历史上的春夏秋冬四祭,跟孝道没有什么关系,祭祀的是天地日月,春祭主要是祈祷神州大地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;秋祭则是在收获之后,感谢天地日月的赐于,酬谢神恩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礼教的变化,将春祭祭日活动改在了清明节,将秋祭祭月仪式改在了中秋节。

清明节的来历与风俗?

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“清明节”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。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。清明节气共有15天。作为节气的清明,时间在春分之后。这时冬天已去,春意盎然,天气清朗,四野明净,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。用“清明”称这个时期,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。

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,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。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

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。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《历书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之说。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,传统活动为扫墓。

     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“墓祭”之礼,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,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,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

      清明节风俗有扫墓、踏青、放风筝、植树等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知识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知识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最近发表

网站地图

返回首页

在线咨询在线咨询

上班时间:9:00-22:00
周六、周日:14:00-22:00
后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