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新年初一到初十风俗,农历正月初一什么节日习俗

来源:www.xingzuopeidui.com 时间:2023-09-20 12:19 点击:175 编辑:xingzuopeidui.com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农历正月初一什么节日习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农历正月初一什么节日习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新年初一到初十风俗?

1、正月初一:早放“开门炮”,拜大年

正月初一还有上日、正朝、三朔、三始等别称,意即正月初一是年、月、日三者的开始。因此,这一天是春节庆祝最隆重的一天。

初一的早晨,开门大吉,先放爆竹,叫做“开门炮仗”。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灿若云锦,称为“满堂红”。这时满地瑞气,喜气洋洋。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“旺火”,以示旺气通天,兴隆繁盛。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,孩子们放爆竹,欢乐地活蹦乱跳。这时,屋内是通明的灯火,庭前是灿烂的火花,屋外是震天的响声,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。

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、喜庆心情的流露。经商人家,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: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,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吉大利。不过,据旧习认为,敬财神要争先,放爆竹要殿后。传说,要想发大财者,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。为了开炮仗,过年前的几天,家里的大人就要从街上买回红红绿绿的鞭炮,摊放在篾扁里晾晒几天,然后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,不让鞭炮受潮。每年过年,每家都要花不少钱买鞭炮,因为据说谁家的鞭炮声越多越响,就预示着谁家来年的日子越红火,会行大运。

大年初一的凌晨,天刚蒙蒙亮,人们便起床了,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“开门炮”,梆敲三更,响炮连天,这意味着开门大吉,也宣告新年开始。

到处一片爆竹声,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,俗谓“接年”。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,看谁家的响声大,响的时间长,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。各式各样的鞭炮、礼花把夜空映得五彩缤纷。

大年初一是阴历还是阳历?

是阴历。

大年初一是农历正月初一,也就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,是农历年的第一天。

正月一日,不同的时代,有不同的叫法。在先秦时叫“上日”、“元日”、“改岁”、“献岁”等;到了两汉时期,叫做“三朝”、“正旦”、“元日”、“岁旦”;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“元辰”、“元日”、“元首”、“岁朝”等;到了唐宋元明,则称为“元旦”、“岁日”、“新正”、“新元”等;清代一直叫“元旦”或者“元日”。古时的正月初一这节日称为“年节”,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,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,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,在政府机关、厂矿、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,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,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。

大年初一是阴历。根据中国传统农历,大年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,也是农历正月初一。在农历中,每个月的初一都是新月的日子,所以大年初一也是新年的开始。阳历则是以太阳运行为基准的日历系统,与农历不同。

正月初一是农历,又称阴历。

农历,又称夏历、阴历、旧历、汉历、老历,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。

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,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,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,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(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)的变化特征,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。

大年初一祭拜亲人有什么讲究?

1、祭祖的时间

春节期间祭祖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,通常都是在正月初一这天,但因各地习俗不一,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;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;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。

2、祭祖的形式

因各地礼俗的不同,祭祖形式也各异,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,有的到宗祠拜祖,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,陈列供品,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,在然后是燃烧元宝,寓意送钱给祖先,最后要是环境条件允许,人们还会燃放爆竹。

3、祭祖的祭品

然后备好贡品,例如香烛、纸钱、水果、点心、素酒等。

4、祭祖的穿着

还有去坟地之前,最好在衣着方面有所准备,身上穿一件红内衣、红袜子,或者是红帽子等,最好身上带一些红色,命理较弱的最好随身佩戴护身符。

5、祭祖的讲究

另外在烧纸钱时要严肃一些,不要嬉笑打闹,要看着火苗,防止被风吹出来有火灾隐患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历正月初一什么节日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农历正月初一什么节日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最近发表

网站地图

返回首页

在线咨询在线咨询

上班时间:9:00-22:00
周六、周日:14:00-22:00
后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