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端午节的习俗,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时间

来源:www.xingzuopeidui.com 时间:2023-10-06 17:13 点击:179 编辑:xingzuopeidui.com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时间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时间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端午节的习俗?

1. 赛龙舟

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,相传屈原含冤投江后,楚国人十分悲伤,他们相信屈原是忠心贤臣,便划船去拯救屈原,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,他们担心湖中的鱼。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。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、楚、越三国,之后人们还在端午节以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。

2. 吃粽子

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,粽子又被称为“筒粽”“角黍”,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。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又有所不同,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,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,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,便向江中的投入粽子。

3. 悬艾叶

民谚说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,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,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香油,可以驱赶蚊虫、提神醒脑。在端午节这天,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,将艾叶插在门楣上。艾叶代表招百福,可以使身体康健,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。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挂艾叶驱邪驱病,而北方进行祛毒辟邪。

4. 饮雄黄酒

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雨水多,蝇虫肆虐疫病频发。雄黄酒,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,在太阳下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。作为一种中药材,雄黄可用作解毒剂、杀虫剂,古人用于克制蛇、蝎等百虫。

5. 系五彩绳

五彩绳又称五色丝、五彩丝,中国古代崇尚五色,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,彼此相生相克,蕴含着吉祥如意,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,以防蛇虫伤害。

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?

关于端午节的来历,时至今日至少有四、五种说法,诸如:纪念屈原说;吴越民族图腾祭说;起于三代夏至节说;恶月恶日驱避说,等等。迄今为止,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。在民俗文化领域,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。传说屈原投江以后,当地人民伤其死,便驾舟奋力营救,因有竞渡风俗;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,但多为蛟龙所食,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做成后来的粽子样。

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: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,系长命缕,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,赛龙舟等等。粽子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、内裹粘米而得名,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。端午节吃粽子,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。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。

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是什么?

端午节,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龙节、正阳节、天中节等,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,是龙飞天的吉日,即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的爻辞曰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日龙星既“得中”又“得正”,乃大吉大利之象。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、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,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;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,节俗内容丰富。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,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 

端午节的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习俗就是包粽子、划龙舟。

端午节包粽子可能是每个地方都会包的,只不过每个地方包的粽子不同。样式不同,馅料不同,因为各个地方的口味不一样,馅料有的是甜的,有的是咸的。北方大部分比较喜欢吃甜粽,而南方大部分都是包咸粽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时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时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最近发表

网站地图

返回首页

在线咨询在线咨询

上班时间:9:00-22:00
周六、周日:14:00-22:00
后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