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贵州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贵州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贵州人过端午节的习俗?
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,因此,过端午的习俗也和端午节本身的习俗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比如,贵州的汉族过端午节,其民俗活动和其他省份的汉族没什么两样,各家都会用糯米包成三角粽粑(也就是粽子),同时备酒菜用以祭祀。人们也会到野外采摘艾草、菖蒲悬挂在门上,喝雄黄酒,以此健体避邪。有的家庭还会采百药煎水洗澡。据说端午节时无闲草,山上野草都是药,都可防病、治病。手巧的妇女用小布片包住一些草药做成香包,挂在小孩胸前防病。晚饭后,大家相约一同出去游玩,这叫“游百病”,意思是游一游不生病。同时还有端午吃“杏”的风俗,说是“端午吃个杏,一年到头不生病”。

除了汉族,贵州的土家族也过端午。据说,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,而巴人是一支在商周时期活跃于今四川达州、重庆等地区的族群,并与古蜀国相邻,巴人在夏朝时建了巴国,国都最初是夷城(今湖北恩施),之后迁到了丹山(今四川叙永)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“大聚居又小杂居”的土家族人,形成了过端午的民俗文化。

在贵州沿河,“端午”被俗称为“端阳”。“端阳”有大小之分,五月初五是“小端阳”,五月十五是“大端阳”,对于土家人来说,两个端阳都很重要,因而,他们至少要过两个“端阳节”。而在某些土家族地区,甚至要过三个端阳,分别是五月初五的“头端阳”、五月十五的“大端阳”和五月二十五的“末端阳”。
沿河的土家人过“端阳”,较为注重的是“小端阳”。这一天,除了要包粽子,挂香包,挂菖蒲艾蒿,到江边祭祀外,还要在自家的堂屋祭祖烧纸,这和汉族民俗相同,估计是民族融合中形成的习俗。而不同的是,在祭祀时,土家人要将堂屋打扫干净,堂屋香火的大桌子上从外向内,摆放三盘不同的荤菜,三盘粽子(粽子要去掉粽叶),三杯酒,三双筷子搁在粽子盘上,筷子头向内。而在堂屋的大门外左侧,还要摆放一杯酒,三种不同的荤菜和粽子盛放在一个碗内,碗上摆放一双筷子。堂屋内外都要摆放香烛纸钱,一般香烛先点燃,家中男主人在堂屋内拿着纸钱朝大门外作揖三个,再向堂屋内香火作揖三个,就开始烧纸钱了。祭祀完毕后,一家人才能围坐在一起吃饭,在此之前都是不准先吃饭的。
贵州中秋节晚上为什么没有月亮?
贵州中秋节晚上没有月亮代表天气不好。中秋节正常情况下是会有月亮出来的,而且中秋节的月亮一般都会又大又圆。之所以中秋节有赏月习俗,那就是因为月到中秋分外明。在中秋节看不见月亮出来,只能说明天气有变 ,不是阴天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兆。
贵州中秋节吃什么月饼?
贵州中秋节吃的月饼种类比较多,不同地区和习俗有所不同。在贵阳地区,人们喜欢吃的月饼主要是传统的广式月饼和湖南的豆沙月饼。广式月饼口感香甜,内馅种类多样,有蛋黄、莲蓉、五仁等,而豆沙月饼则以甜而不腻的豆沙馅为主。此外,还有一些地方会特别制作当地特色的月饼,如黔西南的松子酥、黔东南的麻花馅月饼等。总的来说,贵州中秋节吃的月饼种类繁多,可根据个人口味和习惯选择。
吃贵州特色月饼
贵州最特色的月饼估计算省医生产的月饼了,每年6.7月份开始上市,几乎垄断了贵阳市整个市场,其次以前还有比较出名的六甲月饼也是比较好的,在省医月饼没有出来的时候,六甲月饼市场占有率也是很高的,其他例如冠生园月饼等等小份额的月饼近里面都被挤出市场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贵州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