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大年初二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大年初二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大年初二的习俗有哪些?
大年初二,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给父母长辈拜年,并且要在日落前回去,这是民间的风俗。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拜年,等候的娘家父母都会起个大早,在神前焚香礼拜,祈求吉祥顺利。等到女儿一家快到时,就会点燃爆竹,热烈欢迎。

如果是外孙子头一次到外婆家来,迎接的场面更热闹。大年初二,俗称“查某子反厝作客”。一般娘家的长辈兄嫂们,为了表示欢迎,会大开宴席请客。女儿和女婿带着外孙、外孙女,包个大红包或是礼品来孝敬长辈们。
原本在年十一时,有请女婿的风俗,但是现在大家都很忙,所以女婿多是在年初二和妻子一同回岳父岳母家,免掉年十一的礼俗了。大年初二一般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。红包是压岁钱的一种形式,传说古时候,有一个叫祟的小妖,每年的年夜出来害小孩。
后来有人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小孩枕边,结果小妖就不敢再来了。从此,为保小孩平安,就在年夜送他们压岁钱,即红包。
后来,大人之间也兴这个。
大年初二在我们老家是不出门串亲戚,这天是给自已的祖先烧钱敬献之日。这天也没有亲戚来,好友串门聊天都过了十二点之后,或者都聚集在巷道。一般家乡都有社戏。我村去年新建了一个大舞台。都在舞台跳唱,可热闹了。
正月初二干什么?
1、过年习俗主要有吃团圆饭和守岁。“年”的最后一天,称为“岁除”,那天晚上叫“除夕”。它与新年首尾相连,谓之“岁穷月尽、挨年近晚”,是新一年的前夕,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。除夕是除旧布新、阖家团圆、祭祀祖先的日子,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。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,自古就有贴年红、祭祖、团年饭、守岁等习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2、大年初一的习俗有放爆竹、拜年、不打扫卫生。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接新禧、祭祀神灵、祈求丰年主题。春节早晨开门大吉,先放爆竹,叫做“开门炮仗”,送旧迎新。正月初一拜岁,迎新岁。许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。新年的初一,人们都早早起来,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打扮得整整齐齐,出门去走亲访友,恭祝新年大吉大利。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,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,而把“扫帚星”引来,招致霉运。假使非要扫地不可,须从外头扫到里边。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,怕因此破财。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,大年夜扫除干净,年初一不出扫帚,不倒垃圾,备一大桶,以盛废水,当日不外泼。3、大年初二的习俗主要有吃开年饭、回娘家拜年。初二解除斋解等禁忌,是崭新的开始,俗称“开年”。开年习俗是要吃"开年饭"。这餐饭一般备发菜、生菜、鱼等,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。现代人也有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。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“放生”的习俗,买活鲤鱼,用红纸盖上鱼眼,++之后到河塘放生。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,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 、岳母拜年。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,要夫婿同行,所以俗称“迎婿日”。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利是包,分给娘家的小孩,并且在娘家吃午饭。4、大年初三的习俗主要有烧门神纸、禁食米饭等。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,这一天祝祭祈年,且禁食米饭。宋代宫廷节日,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,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,真宗下诏书,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,官员等休假五日。后来称小年朝,不扫地、不乞火,不汲水,与岁朝相同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大年初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大年初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在线咨询